【《挪威的森林》X日本1968學運&台灣1990學運】 【編:《挪威的森林》出版當時為什麼在台灣會引起共鳴?】
- 明鴻 陳
- 2016年6月15日
- 讀畢需時 1 分鐘
- 「這些傢伙真正的敵人不是國家權力,而是想像力的缺乏吧,我想」---《挪威的森林》 - 1989年2月在台灣出版的《挪威的森林》為什麼能引起廣大的共鳴呢? 原因大概除了在日本成為史無前例的暢銷書外,另外還有兩個: 一、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;解除報禁、廢除出版法。 二、小說裡面設定的時空正是渡邊君的大學時期,與直子、綠的大學生活。 當時東京正經歷大學生所發起的學生運動,起因在於抗議學費調漲及大學教育體制、管理問題,而引發日本全國性大學生罷課事件。 (全共鬥:高峰自1968年5、6月至1969年1月止)
「在1989年出版的台灣,與1990年三月爭取民主化學生運動遭到挫敗的台灣讀者產生共鳴,村上現象在台灣開始蔓延,更進一步得到了發酵的力量。」---藤井省三(1952-),(日本的中國文學、台灣文學研究者,東京大學文學部)
【1990野百合學運】: 野百合學運(又稱三月學運)是台灣在1990年3月16日至3月22日發生的學生運動。在該次運動中,人數最多時曾經有將近60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,集結在中正紀念堂廣場上靜坐(今自由廣場),他們提出「解散國民大會」、「廢除臨時條款」、「召開國是會議」、以及「政經改革時間表」等四大訴求。---wikipedia
網站連結:http://angus40006.wix.com/-haruki-murakami ➤ 搶先看:在專頁上方「已說讚」的按鈕設定「搶先看」並按接受「通知」,將能收到的第一手消息喔! #村上春樹 #挪威的森林 #全共鬥 #日本學運 #台灣學運

最新文章
查看全部很棒的一篇評論村上演說的文章! - 「在高大堅硬的牆和雞蛋之間,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。」 (Between a high, solid wall and an egg that breaks against it, I will always stand on the...